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

臺日客家料理交流推廣活動(二)
─客家生日慶示範料理


今年(2016)暑假在日本關西神戶地區,與客家桐花享苑合作舉辦烹飪活動,第二場是以客家生日慶為主題,介紹客家麵線卵─傳統客家人過生日慶祝的料理,以此為題介紹客家人「小生日」跟「大生日」等習俗。更加入新創的南瓜米蛋糕─以客家人的米食文化發想,以及改善對麵粉中小麥麩質成分所引起的過敏現象,而改良的南瓜米蛋糕。最後,第三道料理─蘿蔔錢湯,把蘿蔔刨片在太陽下曝曬約3天而成的蘿蔔錢,充分表現出客家飲食中的醃漬文化。(圖一)
圖一:客家生日慶示範料理交流活動現場合照。
非常感謝客家桐花享苑的劉教授、明惠姊與張大哥的大力幫忙,圓滿完成這場活動!


同時,也用日本人的角度去介紹臺灣客家飲食文化中的兩個特色─「粄」與「醃漬」,加上從臺灣準備好的客家料理食譜書,利用圖文輔助介紹以增加印象與瞭解程度。(圖二)
圖二:特地從臺灣帶過來的客家料理食譜書,內容詳列各式客家食材及料理方式,
成為日本學員們充分瞭解其客家料理的關鍵之一。

「粄」與「醃漬」,在臺灣客家與日本文化之間,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。所以,在介紹臺灣客家的飲食時,以「文化共通性」的角度,把兩者的食物相比較,更增加學員對於客家飲食文化印象。
「粄」以客家粢粑為例,日本人平時所能品嚐的麻糬內有包甜餡料,而臺灣客家的「粄」不只是內外包餡或者甜鹹餡料的差別,還有各種顏色變化的「粄」。相比較下,客家的米食產品非常多元,更有與不同節氣與習俗中結合而成的粄文化。另外,從客家粄十唸[1]中就可瞭解到客家粄文化的多元性:
「油椎仔(頭椎)、禬粑(二粑)年糕、鹹甜粄、花生粄、紅豆粄、(三甜飯),湯圓、元宵、粄圓、雪圓、(四惜圓),菜包、地瓜包菜、菜包、艾草菜包、甜包、(五包),米粽、粄粽、粳粽、甜粽、(六粄),水粄仔(七碗粄)、米苔目、米篩目、河粉(八摸挲),九層粄、粄條、九層糕、紅粄、龜粄、長錢粄、新丁粄(十紅桃)」等,除此之外還有菜頭粄、發粄、芋頭粄、油飯、米粄、艾粄呢!


「醃漬」以活動示範的蘿蔔錢湯中的「蘿蔔錢」,以及臺日客家料理交流推廣活動中選用的「梅干菜」為例,主要想讓日本學員透過此道料理了解臺灣客家人的醃漬文化。關於客家人的醃漬物,在課堂上與日本學員分享我們在日本的交流地─奈良明日香村,所見的的奈良漬(ならづけ),延伸到客家的醃漬文化。(圖三與圖四)


圖三與圖四:現場示範教學用日本人較方便取得的「奈良漬」炒青菜。


客家人的醃漬物非常多元,光是芥菜就有依不同陽光曝曬時間而成多種的漬物,而產生的菜餚:炒芥菜、雪裡紅、長年菜湯、炒酸菜、酸菜肉片湯、梅干扣肉等。
除了向日本學員介紹客家飲食文化外,也用日語教授相對應的客語基本對話,透過日語和客家語的連結與應用,促使在座的日本人未來到臺灣客家庄旅遊時,不僅能透過本活動的料理交流認識客家,更能用客語與在地人溝通,透過語言的互動更深地瞭解對客家庄的人事物。(圖五)

圖五:向日本學員介紹客家飲食中─「粄」與「醃漬」文化,同時用日語教授相對應的客語基本對話。


第一道客家麵線卵:傳統客家人過生日慶祝的料理,以此為題介紹客家人「做壽」、「小生日」跟「大生日」等習俗。(料理示範與食譜詳見連結) (圖六與圖七)


圖六與圖七:現場料理示範─客家麵線卵


第二道南瓜米蛋糕:以客家人的米食文化發想,以及改善對麵粉中小麥麩質成分所引起的過敏現象,而改良的南瓜米蛋糕。(料理示範與食譜詳見連結) (圖八與圖九)



圖八與圖九:現場料理示範─南瓜米蛋糕



第三道蘿蔔錢湯:把蘿蔔刨片在太陽下曝曬約3天而成的蘿蔔錢,充分表現出客家飲食中的醃漬文化。(圖十與圖十一)


圖十與圖十一:料理講解─蘿蔔錢湯

圖十二:帶了許多來自台灣的調味料,讓學員品嚐。
其中,台灣的紫蘇梅讓學員印象深刻,有別於日本「鹹」的口味,台灣則是「酸、甜」,滋味大不同呢!


        最後,更帶來日本人最愛的臺灣客家花布,花布可是大部份日本人對於客家文化的印象呢!搭配花布,讓學員們自由發揮地與料理作品結合,更顯客家風味呢!學員們利用花布展示他們的作品,充分表現出日本人的擺盤美學,現場更有立體擺設呢!令人為之驚艷!

一起來看看學員們的花布擺設吧!(圖十三至圖十七)

圖十三:從臺灣帶來的花布,讓學員們自由發揮地與料理作品結合,
充分表現出日本人的擺盤美學,又更顯讓學員們的料理作品客家風味呢!


圖十四與圖十五:利用花布展現傳統客家人過生日慶祝的料理─客家麵線卵。
學員為使料理呈現的更為立體,還在花布底下塞了個大碗公呢!




圖十六與圖十七:明惠姊為大家準備的台式黑白切與涼拌菜,
日本學員利用花布的,充分表現出日本人的擺盤美學。

以下為7月24日及27日臺日交流推廣活動(一)(二)的影片精華: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