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


      和式料理體驗

         日本家常料理烹調學習能在以上經驗為基礎之中,為能更加深活動當天與課堂學員關於料理的互動分享與活用介紹,更為了加深隊員對於日本文化與料理之理解,因此參與料理教室,使隊員能更充分親身體會日本料理之知識與其精隨(例如:對於當季食材選用的堅持,擺盤的美學等),並在此之中找尋客家料理與日本料理之相關與相異性。而在學習的過程中,亦向老師介紹台灣客家料理與其文化特色,達到交流瞭解之成效。

        日本料理中較傳統的料理使用了菜餚的數目來命名,例如日本餐膳當中最簡單的是一汁一菜(單菜餐),而最常見的料理叫作一汁三菜(三菜餐),包括了湯,米飯和三碟用不同方法煮出來的菜,即使是豐盛的會席料理,其核心仍舊是一汁三菜。一汁三菜的要訣就是四點:順序,穩重、緩慢、整潔、安靜。

         我們這次來到Washoku Home Cooking,位於大阪市堺筋本町地鐵站附近,
Machiko老師會說英語與一些中文,所以不用擔心語言方面的問題,而課程方面我們選擇了一汁三菜
        Machiko老師一開始會先與我們解說什麼是Washoku,Washoku就是和食的意思,接著與我們介紹有關高湯基底的材料:昆布、柴魚、水(圖一)。

※介紹高湯基底的材料:昆布、柴魚、水。(圖一)

        很簡單但卻能製造出鮮味十足的湯底,也與我們分享她收藏的鰹魚乾(柴魚未被刨成片時)和炮製工具(圖二)與使用教學(圖三、四)。

※鰹魚(柴魚未被刨成片時)和炮製工具(圖二)。
※使用教學:看似簡單,但其實很卡(圖三)
※使用教學(圖四)越來越上手


       解說後,先從馬鈴薯燉肉開始學起,過程跟我們料理方式很相似,都會先把材料炒香,其中他們以牛油代替植物油,讓我想起我們家家戶戶中所提煉的豬油,油、鹹、香,香氣四溢,帶出蔬菜的甜,老師還教了我們小重點:把切成滾刀塊的馬鈴薯所出現的邊邊角角修平點(圖五),因為長時間燉煮才不會爛爛的。

※老師小撇步,把馬鈴薯邊削掉(圖五)。
        在日本有很多種蒟蒻出現在不同的料理中,條狀、塊裝、丁狀,也是燉物中缺少不了
的食材,增添了整體的口感,而調味料中,味醂跟我們的米酒相似,能去除食物的腥味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玉子燒在日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,是每位家庭主婦都必須要能上手的一道美食佳餚,每戶都有會有它不同的配方,就猶如我們客家燒豆腐,看似簡單,但吹彈可破的它們,料理起來可不容易,玉子燒在一層一層捲的過程,火侯掌握很重要,不能煎太久會捲不起來,太快捲馬上破洞而散掉也不好看,火太大容易沒有濕潤感,而我們的燒豆腐,不能太快翻面,豆容易碎掉,煎太久水分會燒乾。

       老師跟我們說玉子燒最重要的就是「清酒」沒有它,玉子燒就像失去靈魂,那特別的香氣與香甜感,讓人嘖嘖稱奇,玉子燒又分為關東與關西兩種風味,關東地區的玉子燒口味偏甜,喜歡添加糖或味霖來增加甜度,而關西地區的玉子燒口味偏鹹,這時讓我想起客家人喜歡偏鹹,閩南人喜歡偏甜一樣。
         味增又分為清甜的白味增,濃郁的赤味增,加入味增也是有獨特的方式,他們會準備小漏勺(很像我們煮麵的竹勺)(圖六)加入味增慢慢的攪開,一方面不會因為一次放入而不易攪散,另一方面可以邊調味,防止過鹹等狀況。加入當季蔬菜、豆腐是營養又家常的湯品。
    



※加入味增的竹勺(圖六)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飯則是老師母親醃漬的梅子醬加上切碎的紫蘇,還有一道秋葵加上芝麻醬與芝麻放入擂缽磨碎(圖七),我們也跟老師分享客家擂茶也會用到這種工具,每個地區的味道都不同,有些地方是吃鹹的。
※磨製要辦在秋葵裡的芝麻(圖七)

             日本人對擺放順序很重視,飯在左邊,湯在右邊(圖八)(圖九)


※開始分裝囉(圖八)
※擺放位置很重要喔!這是老師重新調過的位置(圖九)

        對於調味方面有一個口訣:sa、si、su、se、so,分別是糖、鹽、醋、醬油、味增,調味料試是很重要的角色,促成我們客家油鹹香的大工程之一,藉由此課程我們暸解飲食上的差異,雖然都是以米食為主,但烹飪方法也不同,可也能找到相似的料理理念。

※與Machiko老師合照(圖十)


和式料理課堂食譜








以下影片為和式料理體驗過程,與大家分享:





          Washoku Home Cooking
          http://washoku-hc.com/  (官網)
         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09657797354&fref=ts  (臉書)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Sakaisujihommachi station(堺筋本町),  Exit 12 (12番出口)附近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