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

「咦?苗栗公館也有陶瓷產業」— 陶瓷遺址與現址

遺址:

1.    大坑村內橫崗福德正神:

大坑村是公館陶瓷業發展的起源地,據公館鄉誌記載,大坑村內有一尊瓷窯福德正神,是大坑村陶瓷發展的考據證明,我們特別聯絡上熟悉當地的羅永昌老師為我們帶路、解說,希望能親自看到大坑村陶瓷業的遺跡。

圖中灰色圓標為「 內橫崗福德祠 」的所在位置


羅老師解釋,瓷窯福德正神與多尊福德正神共同供奉,本座福德祠稱作大坑內橫崗福德祠,橫崗是形容當地山勢走向,合祀多位福德正神的原因在於聚落人口流失,故將各地聚落的土地公合祀起來,共同整理、祭拜。

大坑村內橫崗福德祠沿革說明


福德正神牌位外觀

牌位上各個福德正神的名稱非常有趣,透過名稱可從中推敲出當地的產業或地形,如櫸瓷窯與泥坪(開採陶土)為製陶、蔗廍為製糖業,此處的瓷窯福德正神,便是公館大坑村陶業發展的證明。

透過福德正神的名稱,可知當地早先的產業
除了產業,也可推敲出地形,如「坑」表示陷落之地

2. 甕牆:

考察完福德正神後,小組一行爬到小山坡上,目的是找尋以往的甕牆、甕片遺跡,老師說沒有用的甕,經常堆成甕牆以便放置,不過找尋甕牆的路上,樹叢、雜草叢生頗難行走,好在最後甕牆前段的小路好走一些,並成功看見、拍攝到甕牆、甕片,以及零星燒陶用的耐火磚。
沿途與羅老師
雜草叢生的甕牆
甕片



3. 第二小型公園:

行修寺旁的第二公園內有早先碾土拌泥用的大石、震災紀念碑;據羅老師說明,這個大圓石客語叫做輪石,用來碾土,原本在公園內有兩座,不過其中一顆輪石已被偷走。

輪石

輪石旁邊則是震災紀念碑,是為昭和10年(西元1935年)「關刀山大地震」罹難者所立的紀念碑[1],故此公園又稱為震災紀念公園

昭和10年「關刀山大地震」罹難者紀念碑

紀念碑近照

4.  行修寺:

通往客陶窯的路上,會經過行修寺、瓦窯福德正神;行修寺雖與陶瓷業較無關係,不過行修寺年代久遠、具歷史深度故一並介紹之。
行修寺外觀頗具日式風格,最初大坑隘首張進生為供奉觀世音菩薩的「行脩堂」,隨捐獻日多,西元1874(同治13)在齋堂原址興建「觀音寺」,之後到1957(民國46),募建大雄寶殿,增祀釋迦摩尼,並將「觀音寺」改作「行修寺」。[2]

行修寺外觀

寺內景觀

5.  瓦窯福德正神:

更深入客陶窯的路上,會看到防空洞以及嵌於岩石中的瓦窯福德正神,瓦窯不同瓷窯,瓦窯是燒磚瓦的所用窯,兩者差別在此,本處福德祠內解釋較少,神牌上也沒有如內橫崗福德祠如此多樣,故介紹不多,不過也是當地產業的記錄證明之一。。

防空洞
瓦窯福德正神祠

現今窯址 — 客陶窯:

順著苗鄉道24-1再接橫屏農路可達到客陶窯。客陶窯是由客委會出資興建的登窯,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登窯,每年會燒三期作品,今天已燒完兩期,下一期會在今年(2015年)9月時燒窯。

前往客陶窯
客陶窯外觀
客陶窯

側面可見其窯室一街一街登上,故稱登窯,也稱目仔窯

窯室後方

不過當天實查時,當地似乎久未整哩,周邊有些許髒亂,若整理乾淨將更加美觀,且周遭環境極佳,還可聽見潺潺流水聲,非常適合到此處郊學。

客陶窯正後方
大坑風景區簡介

整體而言大坑村內環境非常清幽,且富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據點、名勝,推薦讀者若想繞山花、看看文史景點,清幽的大坑村是非常推薦的郊遊去處!

大坑村風景

大坑村風景


榕樹下聊涼訪談


 此休息棧道位於行修寺前方,非常涼爽,適合歇腳坐看風景



實察訪問感謝:
苗栗縣文林國中 羅永昌老師


[1] 參考資料:羅永昌,謝俊慧總編撰。《增修大坑人文與地理》,201308月。苗栗縣公館鄉:苗縣大坑社區發展會。P.51
[2]參考資料:羅永昌,謝俊慧總編撰。《增修大坑人文與地理》,201308月。苗栗縣公館鄉:苗縣大坑社區發展會。P141,14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